
-
袁崇焕初见崇祯何以错觉遇明君
袁崇焕初见崇祯何以错觉遇明君 崇祯和袁崇焕的初见,是在新皇继位搞掉魏忠贤后的崇祯元年。 天启七年即公元1627年八月,天启皇帝朱由校病故。 朱由校的接班人,就是他的五弟、信王朱由检。 为什么朱由校要选这个弟弟接班呢? 原因很简单,当朝皇帝朱由校没有子嗣,所以按照大明王朝第一套接班祖制嫡长制
216
- 0
- 2
-
袁崇焕遭崇祯三问不答是理亏还是心死
袁崇焕遭崇祯三问不答是理亏还是心死 熟悉晚明史的朋友知道,崇祯与袁崇焕的反目,发生在后金军偷袭、京城被围。 而后, 袁崇焕驰援解围。结果, 救驾者不仅没有立功,反而被新账旧账一起算。崇祯皇帝以议饷之名召见袁崇焕入城,实施诱捕。 拿住袁崇焕的崇祯皇帝朱由检,当面问了三个问题。袁崇焕一个没回
226
- 0
- 3
-
从书房与大院走出的明将多不会打仗
从书房与大院走出的明将多不会打仗 我们知道,自隋设科举以来,科场就基本是文人天下,中国历代皇室通过考试选拔的主要是文臣。 那么武将怎么办呢?战争年代可以打出来,而承平日久,打过仗的军人渐渐离世、青黄不接,如之奈何? 那就也考考试试。自唐朝武周时代,在中国唯一女皇武则天的主持下,也开辟了武举。但这
165
- 0
- 2
-
不可一世的魏忠贤怎被此人吓哭
不可一世的魏忠贤怎被此人吓哭 他大杀四方,内阁东林党、边帅熊廷弼都不放在眼里,但在他如日中天时,一个人,做出一个举动,却将不可一世的他吓哭。 话说这个不可一世的人就是魏忠贤。天启六年,斗败了最大政治对手东林党后,他领导的阉党已经一党独大,魏忠贤总揽朝政、权势达到顶峰。由中央最高学府到地方官员,
241
- 0
- 1
-
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
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 1911年10月10日,夏历辛亥年秋,武昌。历尽磨难与牺牲,近代中国民间精英领导全国人民,终于用一场革命让皇帝在中国成为历史。 武昌首义中,“三武”居功至伟。他们是起义策划组织者,其名恰好展现了“革命中国”一代精英的全新精神——新武精神。 他们是:孙武、
745
- 0
- 6
-
不忠也不反:明朝武将怎比文臣更奇葩
不忠也不反:明朝武将怎比文臣更奇葩 我在写《大明帝局》那本书时,曾分析过明朝的士大夫特点。和汉唐相比,甚至比以往历朝,都显得奇葩。 他们不怕死,却从不敢造反。 他们看似活得体面,但在皇帝甚至皇帝的奴才太监面前,却没有尊严。 他们的壮烈,大多通过犯谏的形式实现。那种犯谏,于今人而言,无异找打、“
149
- 0
- 2
-
朱由检是天赐满洲的亡国之君
朱由检是天赐满洲的亡国之君 公元1644,满洲八旗的头人多尔衮做梦也没想到,他会成为整个中国的主宰者。 但就在这一年,机会来了。一个天大馅饼重重掉了下来:明乱,满洲八旗应邀入关。 有人称,是引他入关的吴三桂成全了他,还有人说,是内乱明朝的李自成帮了他的忙。 其实都不完全对,那个对他
149
- 0
- 5
-
“九一八”事变的主谋是群什么人
“九一八”事变的主谋是群什么人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,日本掀起了一场中国考察热。 在来中国考察的日本精英人群当中,有一位陆军青年军官格外引人注目,他就是有着“日本唯一战略家”之称的日军华中派遣队司令部参谋石原莞尔。他带着联合中国抗击欧洲的东方梦,来到了熙熙攘攘的武汉码头,在这里,他看到了一个现实中
221
- 0
- 0
-
国共第一代领导人缘何都有教师情结
国共第一代领导人缘何都有教师情结 1970年12月,毛泽东向来访的老朋友美国著名记者斯诺说了很著名的一句话: “所谓的‘四个伟大’很讨嫌,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,只剩下导师这个词,就是教员。” 毛泽东讲这句话的历史背景是:“文革”中期,炙手可热的接班人林彪通
190
- 0
- 4
-
北洋怎输学生兵?张学良一语醒老爹
北洋怎输学生兵?张学良一语醒老爹 1928年春天,坐镇北京、做了中华民国陆军大元帅的北洋奉系头目张作霖,坐卧不安。 因为北伐军马上就要打进来了,他这个北洋政府眼看就成末代政权。 据《张学良世纪传奇》的作者、旅美学者王书君记述,自1926年至1928年,北洋三系与北伐军交战两年,北洋悉数惨败。事后
112
- 0
- 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