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
2019-10-10 08:21:35
  • 0
  • 0
  • 6

       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


19111010日,夏历辛亥年秋,武昌。历尽磨难与牺牲,近代中国民间精英领导全国人民,终于用一场革命让皇帝在中国成为历史。

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

武昌首义中,三武居功至伟。他们是起义策划组织者,其名恰好展现了革命中国”一代精英的全新精神——新武精神。

他们是:孙武、张振武、蒋翊武。

孙武,25岁时赴日留学,1909年加入同盟会。

张振武,早年自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,1905年加入同盟会。

蒋翊武,早年去日本留学未果,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。

三武的目标,是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。孙武、张振武办湖北共进会。蒋翊武则是文学社发起人。他们是中国同盟会外围革命团体。尊孙中山为领袖,以同盟会的纲领为纲领。至1911年,共进会仅在武汉新军中,就发展会员1500多人。文学社在武汉新军发展成员三千人。

起义前两周,共进会、文学社领导人孙武与蒋翊武会面,宣布两社合并,成立起义指挥部,推举蒋翊武为军事总指挥,孙武为军政部长。会议决定,将于1911106日起义。因为那一天是农历八月十五,暗合元末历史上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。

然而,事有不密,消息泄露。湖广总督瑞澂下令抓捕起义头领,三武逃亡。

但自助者天助。撒下的火种一点即燃。

1010日,起义还是在一场看似偶然的哗变中发生了。

此时新军中的文学社共进会成员即革命党人已达5000多名,大追捕扩展到士兵这一层,瑞澂要把革命党人全部杀掉,甚至还要把汉族的新军都要杀掉!反倒激发了他们造反决心。

当晚7点,武昌陆军八营哨官来查夜,看到班长金兆龙和士兵程定国(均为共进会成员),怀里抱着步枪,身边还有一盒子弹。立刻冲过去训斥:你俩想干嘛,想造反是吧?

忍无可忍的金兆龙回嘴就骂:老子就造反了,你能怎样!

两个人扑在一起扭打起来,程定国于是从前后给了哨官一枪。

武昌起义的第一枪,就这样打响!

随后赶来的第八营班长、共进会代表、潜伏着的革命党人熊秉坤,立即鸣笛集合,宣布正式起义。当首举义旗的工程八营士兵抢占楚望台军械库后,发现自己的行列中并没有称职的指挥者。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主要领导人全不在起义现场,处此关键时刻,群龙无首的起义士兵,公推在楚望台当值的左队队官吴兆麟为临时总指挥,熊秉坤为副总指挥。还有排长蔡济民,协同会攻湖广总督署。

当晚,义军攻占总督署,随后拿下整个武昌城。宣布成立湖北军政府,废除清国号,改元中华民国起义居然成功了!

一个连长带着一个排长和班长发动的哗变,就推翻了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。这确实令人惊讶。

但这却偶然之中的必然。无论是起义组织者,还是起义临时指挥者,都含有两个元素。

第一个是日本元素,他们大多是留日生。

第二个是同盟会元素。不少人以为,这场起义是新军发动的,不是孙黄策划指挥的,与同盟会关系不大,其实不然。发展新军革命党,这恰恰是孙黄播下的另一火种。事实证明,他们失之东隅收之桑榆。 

从这个角度上,说腐朽的清政府是被孙黄同盟会引导的中国留日生推翻,并不为过。

191211日,孙中山在南京宣布中华民国成立,并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。212日,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末代皇帝,清宣统帝爱新觉罗·溥仪宣布退位。

无论后人怎么品评,仅就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年帝制、创建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而言,这是一场伟大的革命,是成功而不是失败的革命。

此时中国,有三点足以傲世:

1,华夏民族的历史选择是正确的,和世界潮流一致。

2,华夏文明在世界近代文明进程中衰落,但民主政治此时降临,与世界许多国家相比,还不太晚;

3,中国是“亚洲的法兰西”,民国成立伊始公布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》,在中国历史中第一次将“主权在民”思想立入宪法。老大帝国由此焕然一新,洋溢“亚洲第一个共和国”的新生活力。

由三个傲世,足见辛亥革命对华夏文明巨献。给老迈的华夏文明注入现代文明的核心——政治文明,使复兴成为可能。

民国成立伊始公布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》,在这部约法中,引起世界关注的是,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没有照搬欧美国家通行的“三权分立”,而在中国推行“五权分立”。

所谓“五权分立”,具体说就是设立“五院”——行政院、立法院、司法院、监察院、考试院)。将执法权、立法权、司法权、监察权、考试权逐个分立。

前三个分立权无需细讲,西方世界通行,值得揣摩的后两个权力,监察权与考试权。这两项权力分立,是当时“亚洲第一个共和国”中国所独有的,对于新增这两个权力分立,标准的阐述是,当时孙中山考虑到中国的国情,参用了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和监察制度的政治遗产,故引入,为的是确保录用公务员的考试公正性,以及弹劾官员的监察制度化。

史实证明,这是一个新生共和国的长久之计,孙中山的制度设立,是有长远打算的,从“军政”到“训政”再到“宪政”。辛亥革命后的中国,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世界最先进的政治,而且还中西合璧,创立五权分立,古老大国一下子过渡到亚洲第一个共和国。

  一场伟大政治革命,往往要让国家实现两大改变:改制,改质。从第一个目的而言,当时的辛亥革命达到了,成功了。

但是,我们也不要忘了,191241日,创立民国的旷代志士孙中山仅做个3个月临时大总统,就正式辞职了。取而代之、执掌新生民国的是晚清遗佬袁世凯。

这个劣迹斑斑的旧官僚,忽地成了“世纪伟人”,而朝鲜临阵脱逃、出卖维新党的那些有亏大节,随着他附和共和、逼清退位的一美“壮举”,全部遮了过去。

孙中山为什么让位袁世凯?孙黄为何把中国命运交给这样一个人?作为民国的开创者,孙黄为什么要走呢?

这里,有高风亮节的成份,更是妥协的结果。

为什么要妥协呢?因为打不过。

袁世凯在正统史书中,被冠以窃国大盗,窃者偷也,靠的是伎俩。但准确地说法,不是窃是抢。因为他靠的是硬实力:武力。他手里掌握着那只当时中国最具战斗力的军队——北洋新军。八旗打不过革命党,革命党打不过北洋军,作为北洋的老大,他当然不是偷,而是夺,强取豪夺,顺走了新生政权。孙文虽有新武精神,但手下只有死士,并无真正的兵,故不得不与袁做了妥协。所以应该说,这是中国无兵文化结出的又一苦果。

无兵的文化人,屈从了没文化的兵,这样的亏中国士人吃过不止一次了。因为手中无兵,天下一乱,士大夫们就失去自立自主的能力,大权就移到流氓的手中。士大夫最多只能守成,并无应付变局的能力。每次天下乱时士大夫无能为力的情形就暴露无遗。

虽然孙黄及革命精英在一定程度打破了这一切,但毕竟不是系统性的,所以在争天下的初级阶段,就败给了袁世凯北洋军阀,从而不得不拱手出让民国政权。这无兵文化与没文化兵造成的历史痼疾,不幸地又在开天辟地时代轮回。

但是,历史的车轮终要滚滚向前。中国虽在国体形式上建立了共和,却在由清兵转身的北洋集团统治下再次败落,这个样子的民国已经严重夹生,必须回炉。于是,后来孙中山再次知难而进,创建了中国第一支民主武装力量黄埔军,推动北伐主导国家命运,真正再造了一次名副其实的共和国,1928年北伐成功,国民政府取代了北洋政府。至此,中国开始出现质变,辛亥革命可谓使命抵达,大功告成,终留下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最光辉一页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