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第一个喊出魏忠贤“九千九百岁”
2018-04-20 07:56:53
  • 0
  • 0
  • 10

提起“九千岁”,一些历史爱好者以为,这是天启皇帝给魏忠贤加封的,其实不然,这里另有缘故。请欣赏本人新作《东林沉浮》选22——


  谁第一个喊出魏忠贤“九千九百岁”


提起“九千岁”,一些历史爱好者以为,这是天启皇帝给魏忠贤加封的,其实不然,这里另有缘故。《明朝小史》记载:九千岁这个叫法,是魏忠贤的那些干儿孙们,首先叫响的:

“太监魏忠贤,举朝阿谀,顺旨者俱拜为干父,行五拜三叩头礼,呼九千九百岁爷爷。”

就是说,魏忠贤那帮干儿孙参拜魏忠贤时,呼魏忠贤为“九千九百岁”。

谁第一个喊出魏忠贤“九千九百岁”

再细致考究,第一个喊出“九千岁”的魏忠贤孝子贤孙,是督饷尚书黄运泰。

黄运泰,河南永城人。从小就很聪明,才思敏捷,有悟性且勤奋。按理说,这样的人,应该有一番利国利民的大作为,但不想因为气节出了问题,却和魏忠贤一样遗臭万年了。黄运泰万历十七年中进士,历任陕西凤翔府推官等职,在争国本中,他站在了东林党一边,力挺朱常洛,所以朱常洛登基后,他和东林党人一起被重用,升为光禄寺少卿,后又相继任太仆寺正卿、户部侍郎。天启皇帝朱由校即位,黄运泰年近花甲,却晚节不保,见风使舵,改换门庭,投靠魏忠贤,由督饷尚书晋升为户部尚书、太子太傅。他的最后发迹原因,就是在督饷天津迎接魏忠贤建祠塑像时,突发奇想,行五拜五稽首的大礼,连呼“九千岁”“九千九百岁”。后来消息不胫而走,全国都知道有个只比皇帝少“一百岁”的魏忠贤。可谓拍马屁到极致。

前有马屁精开道,后有骑墙派紧随。

浙江巡抚潘汝桢,在杭州西湖边为魏忠贤建立生祠,其规模超过了岳飞庙与关公庙。俨然在这个马屁精眼里,什么文圣人武圣人、民族英雄,都是过眼浮云,惟有魏公公才是真神。

为造魏忠贤的生祠,各路官员费尽心机。富丽堂皇、金碧辉煌自不必说,最要花功夫的则是魏忠贤的塑像。魏忠贤的塑像,都要用沉香木雕刻,五官标致,栩栩如生。甚至腹中的内脏,也跟大佛一样,用金玉珠宝来做。最细致的是头发,发髻之上,还留有一孔,用来插花簪,保持四季花香。

魏忠贤的崇拜者,见魏忠贤塑像,如同见到真人、亲爹一般。其间发生了不少可笑的事。某地,生祠中魏忠贤雕像的头做得稍稍大了些,小太监给它戴冠时戴不进去,匠人在边上看得着急,便顺手用刀把头像削小一片,终于把帽子给戴了上去。小太监见此竟然抱住头像放声大哭,悲痛万分,就好像匠人削的不是木像,而是魏忠贤真身肉皮。

当时的魏忠贤,真个是人人顶礼膜拜。人世中所有赞美的词藻,都被大用特用,毫不吝啬。像“尧天舜德”、“至圣至神”之类的颂词,一时充斥全国。无数的赞美诗,铺天盖地而来。

在全国崇拜浪潮的推动下,魏忠贤越来越傲慢。有时他到地方巡查时,各地官员跪在沿途山呼“九千岁”,他都不太爱搭理。看那意思,还嫌这个数不达标,要凑个整数。

看到这里,也许有人会问:魏忠贤如此嚣张,都“九千九百岁”了,天启皇帝朱由校不知道吗?

朱由校是不是听到别人喊魏忠贤九千岁,我们不得而知,但有史料证明的是,朱由校对魏忠贤与他并列的另一个称呼,是默认的。这个称呼就是“厂臣”, 是对魏忠贤的另一个尊称,也是阉党的阁员首先发明的。他们在奏折之上,将魏忠贤与皇帝并列,每每写上“朕与厂臣”。皇帝朱由校对此只是默认。朱由校为什么默认别人将魏忠贤与自己并列呢?史书上没有记载,我想不外乎有两个原因:

第一个原因是,当时的朱由校虽然已经二十多岁,但心智很不成熟,心理年令也就七八岁,是个大婴孩,所以对魏忠贤非常有心理依赖。

第二原因,那就是他觉着魏忠贤,和他非常亲近,是他最亲的亲人之一,而且这个老奴对自己既忠心又能干,给予他再高的地位,再高的荣誉也不过分,毕竟他是在死心塌地地为自己做事。

朱由校有给魏忠贤的正式封号,他给魏的最高封号是什么呢?

上公。这是在魏忠贤斗败东林党人之后,天启六年加封的。这个封号也绝对够高的,位列太师太傅太保三公之上。古代称士大夫地位尊贵,往往就用这形容:位列三公。而魏忠贤呢,上公,位列三公之上,仅次于皇帝,真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。

这一年,魏忠贤一人得道、鸡犬升天,不仅本人政治生涯达到高峰,成“公”了,上公。家族也得到极大的荣耀,他的侄子魏良卿被封侯、世袭锦衣卫指挥使,整个锦衣卫就成了魏家军了。就连魏忠贤刚会说话的、两岁的侄孙(魏明翼)也被封伯了,这老魏家的孩子一出生,就是副国级。

当然,这大明王朝的高官厚禄毕竟是有限的,狼多肉少,魏忠贤权倾朝野,一时间全国的官迷全奔过来了,哭爹喊爷的,魏忠贤也有点招架不住,只能先照顾最急需的奴才。于是阉党内部为了争宠,竟然掐起来了。这倒也符合王朝权力斗争常态。外战结束了,就该内战了。

阉党的两个大脑袋打起来了。兵部尚书崔呈秀,内阁大学士冯铨,斗得不可开交。冯铨一向媚事魏忠贤,深得赏识,却与崔呈秀不和。崔呈秀想入阁做大学士,便令手下攻击冯铨。结果冯铨被罢职,但崔呈秀却未能如愿以偿。因为魏忠贤不想把鸡蛋放一个筐、不让一奴独大,处理冯铨后临时改变了主意,另选了几个蠢材进了内阁。这几个蠢材没有什么主见,一味迎合魏忠贤。崔呈秀自然是愤愤不平,但也没有什么办法。他终于明白,主子在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的奴才,他已落伍了。

其实,崔呈秀也不必耿耿于怀,因为失宠的并非只是他。连首辅顾秉谦这样的老不要脸,竟也跟不上拍马的频率了,不久也被罢免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

原来,这位顾秉谦,从入阁伊始到做首辅以来,对魏忠贤一直是忠心耿耿。东林党人的案件都是由他具体策划操办,编纂《三朝要典》,他也出任总裁,一桩桩,一件件,可谓是劳苦功高。但他毕竟不是老糊涂,而是老滑头,加之毕竟熟读孔孟之书,和魏广魏一般,有时心中难免会有一丝善念。他预感到魏忠贤的做法将来会出问题,早在处理“东林后七君子”时,他提出要依常规把他们交由法司进行正常审讯,魏忠贤对此很是生气,开始冷落这位八十岁的干儿子,这位干儿子倒很知趣,要求卸职回乡。魏忠贤马上同意,最后顾老头子罢职回乡。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