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为《劝学》,张之洞的书怎不如福泽渝吉值钱
2018-08-06 07:11:22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  同为《劝学》,

 张之洞的书怎不如福泽渝吉值钱

清日甲午战争爆发前,张之洞对大清战胜日本非常乐观,向急于求战的光绪皇帝提出不战而胜之计:

“只要我们召回公使禁止对日贸易,这个资源匮乏的小国,就会陷入穷境。用不了一年,他们就会不战自乱。所以我们强化海禁就够了。”

事后证明,张之洞之计,就是个笑话。

同为《劝学》,张之洞的书怎不如福泽渝吉值钱

有人评价张之洞是个巧宦,他写的鼓吹“中体西用”的《劝学篇》也不过是投机,奉行中庸之道的左右逢源。

而依我看来,张之洞的劝学更像东施效颦。因为在他之前,早有一位日本学者出版了同名书作《劝学篇》,二人“撞书”了。

不过,却不存在抄袭问题,而只是暴露水平问题。因为日版的这本《劝学篇》,不仅对于东方世界国家层面学西方之本厘清,而且还把个体人向西方学什么说得通透。

这位日本学者,就是现行日本最高面值纸币:一万日元上的老人头——福泽谕吉。

福泽谕吉,1835年出生,日本九州人,比张之洞大两岁。出身士族。与张之洞不同,福泽谕吉虽是一位士人,却不是士大夫,他一生没任什么官职,但这却成为露脸的事。因为这正是他想要新士人生:独立。福泽一生,一再表露出与官方的一种距离感,政府数次相邀他都拒绝出仕。著书与办学是福泽谕吉的两大事业。如今日本的庆应大学,就是他当年创办。

福泽谕吉的初学是汉学。他的父亲便是一位不算出名的汉学家。福泽谕吉出生时,父亲刚刚得到了一部名为《上谕条例》的汉籍,于是给他起名“谕吉”。福泽谕吉家学渊源,少年时除了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战国策》之外,曾经读过十一遍《左传》。但最终他对汉学却“恩将仇报”。自青年时代开始学习兰学起,他就对汉学产生了疑虑,尤其25时游历欧美之后,就成为彻底的西学者。力日本应弃绝汉学与儒教传统,全面接受西洋文明。他说,“陈腐的汉学如果盘踞在晚辈头脑里,那么西洋文明就很难传入我国。”他甚至认为,“中国文明开化不可期,有一百个李鸿章也不顶事”。

1885年,五十岁福泽,先于张之洞十年,发表了著名的《劝学篇》,但见识之深刻令人惊叹。

“一个国家所以能够独立,那是由于国民具有独立之心。如果人人都想做官、举国上下都是老一套的十足官气,那么国家无论如何不能强盛”。

——这是福泽谕吉《劝学篇》中,最具含金量的一句。

很多中国人以为,福泽谕吉是主张日本对外侵略的理论家,殊不知他对日本的首要贡献,不是扩张,而是“独立”二字。

福泽发表劝学篇时的日本虽处维新之中,但依然存有东方传统,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飞黄腾达做个一官半职,在这种情况下,有机会做大官的福泽却不愿做官,就是要给年轻人打个样,“做独立的榜样”。

福泽谕吉指出,人人想作官的弊端,那种情况犹如苍蝇麇集在腐食上一样。人人都认为不依赖政府就没有发迹的机会,因而就毫无自身独立的想法。

福泽谕吉认为:一个国家的强盛之道,首先在于强民,而强民的标志,是国民具有独立之心。

福泽谕吉认定,人人想作官的思想是孔子儒学教育的遗害。所谓“青云之志”乃是祖先遗传下来的“官场迷信”,他希望能从这种迷惑中把人们唤醒,使之懂得文明独立的本义。

福泽谕吉反对脱离实际的学问,排斥孔子。因为他判定儒学是近代社会“脱离实际的学问”。福泽谕吉认为,世上的事物千千万万,教师不可能将它们全部传授给学生,因此,发展能力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。所谓能力,即研究和处理事物的能力。而能力不是单一的,它包括记忆能力、推理能力、想象能力。这些是独立的人与独立的国家最需要的有用东西,而落伍的儒学是提供不了的、无用的。

福泽谕吉主张重视实用知识的学习,他眼中的实用知识就是指洋学,即西方科学。所以他大力提倡学习西洋科学,他不仅重视数学等自然科学,对法学、社会学等西方社会科学也更为推崇。

福泽谕吉的劝学在近代日本影响巨大,受他影响,明治政府维新过程中明确提出“和魂洋才”的标志性口号。他创办的庆应大学和《时事新报》,也催生了一批“近飞日本”的青年精英。他与日本政治家一道改变了日本。如果把国家比喻成一杯水,政治家改变的是杯子的形状,而他改变的,则是水质。如果说近代日本,宗教信仰有神道,领袖是天皇;那么普世信仰有独立说、自由论,教主就是福泽谕吉。

对于近邻中国,福泽看得很透。在清日还未开战时,他就鼓动对中国下手且必有胜算。什么依据?福泽认为,晚清中国只有外在文明,没有内在文明。

什么是内在文明,什么是外在文明呢?福泽谕吉在他的《文明论概略》一书中有着细致的论述。在此,笔者删繁就简,一段蔽之:凡是能用钱买来的,比如洋枪洋炮,乃至日用洋货,都是外在文明;而用钱买不到的,譬如世道人心的改变,方属内在文明。

这个分法,令人们不难厘清:

你用什么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住什么,衣、食、住各方面流行的生活方式,是可以用钱买来的,与内在的、本质的文明无关,属于外在文明。而你的价值观你的思想,是用钱买不到的,却决定了你的精神本质,则属内在文明。一个国家要长进,外在文明易取,内在文明难求。

福泽的文明观间接给出了大清国不行的答案。为什么洋务运动不能改变中国文明状况?因为改革兵制,建造巨舰,购买大炮,如此等等用人力可以制造,用金钱可以购买,是文明的外形,而非其本质,是文明的表象,而非其精神。而文明的实现,是对文明本质精神的领会与实践。只搞技术文明,不搞政治文明,忽视文明的本源,开化的目标终究不可能实现。

福泽认为,与欧美相比,大清国根本就不是个文明国,而是野蛮的部落。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断:

其一,法治精神——实行古代专制,全无法律可据;

其二,科学精神——沉溺既深,不知科学为何物;

其三,尊严方面——屈辱而不知耻;

其四,人道方面——刑法残忍。

福泽将上述四方面归结为“中国四个野蛮特质”。针对这个样子的中国未来,福泽谕吉进行大胆预言。认为中国在“文明东渐之风潮”下,不可能自保,“已无独立维持之道”。如果没有“志士出现”,“如我维新、国事开进、改革政府、改造政治、务使人心一新”,则“不出数年,其国必亡,其国土必为世界文明诸国分割。”

以上就是日本最高面值的福泽思想,那么对比福泽这个万元先生,香帅张之洞的劝学到底能值几文,想必各位不难得出自己的估算吧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