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保东林党江南人打死了锦衣卫
2018-04-03 07:28:00
  • 0
  • 0
  • 7

     为保东林党江南人打死了锦衣卫

    阉党把持的朝廷倒行逆施,激起江南民怨沸腾。有人提议干脆一不做,二不休,公开造反,杀奔京城,推翻昏君。请欣赏本人新作《东林沉浮》选18    

面对冤狱,自杀也许是读书人维护尊严的最后手段。

但是,有的人不投降,也不自杀。

例如周顺昌,京城锦衣卫到达他的老家苏州实施抓捕,遇到了大麻烦。

为保东林党江南人打死了锦衣卫

我们前面介绍过周顺昌,他为人仗义,无论官场还是民间都留下极好口碑。

周顺昌和东林六君子之一的魏大中交往甚密,魏大中被押解时,途径苏州,周顺昌不避险主动前去迎拜,并当场将女儿许配给魏的孙子,结了亲家。人家都避之不及,他却和朝廷要犯攀亲。而且,二人还彻夜畅饮,直至天明,方洒泪而别。临行时周顺昌对魏大中说,联姻的事小弟决不食言,我周顺昌是好男儿,老先生请放心去。

押送的校尉目睹了周顺昌言行,也不由惊呆了,还有这样的人!于是报告魏忠贤,魏忠贤气得不打一处来。一定要报复此人。

天启六年即1626年三月,魏忠贤矫诏,令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抓人。

田尔耕派遣锦衣卫官旗(相当于现代特警队长)文之炳等60余人,分头捉拿周顺昌等人。

这些厂卫以为,周顺昌会乖乖就范,但他们不知,苏州群众是不好惹的。这周顺昌不仅在官场有声望,而且还为家乡做过不少好事,在苏州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。

315日,当锦衣卫到达苏州,对周顺昌执行逮捕时,意外发生了!

周顺昌倒是没反抗,而苏州群众不干了。堵住县衙,一连几天。

318日,在魏忠贤的地方爪牙、应天巡抚毛一鹭等人的配合下,锦衣卫将周顺昌押上囚车。全城几万民众不约而同,围住囚车,其中有500多书社生员,他们在王节、杨廷枢、殷献臣、朱隗、沙舜臣等人带领下,举着香要为周大人请命。众人拦着锦衣卫不让走,囚车动不了窝。

 锦衣卫带头抓人的头头文之炳见此情形,厉声责骂:

“东厂逮人,你们这些鼠辈竟敢阻拦,想造反吗?”

 他本以为百姓是乌合之众,这么一吓唬,就令文弱的苏州人作鸟兽散。但没想到江南人的血性一下子被激怒了,他们在沉默中爆发了。

民众中为首的五人:颜佩韦、杨念如、沈扬、马杰、周文元,都是血气方刚的汉子。听了文之炳这话,颜佩韦反问文之炳说:你既然说东厂捉拿犯官,那么这旨意是不是魏忠贤所出?

文之炳勃然大怒:东厂所出你等又敢何如?

颜佩韦血脉喷张,振臂大喊道:东厂有何资格捉拿官员?!对着文之炳就是一顿拳脚。上千围观群众一拥而上,一时间,“蜂拥大呼,势如山崩”。他们用伞柄狂揍锦衣卫,当场将锦衣卫校尉李国柱打死,打伤锦衣卫官旗文之炳数人,其余锦衣卫吓得四散逃走,这些平日作威作福的打手,遇到真正的群体反抗,为了活命跑得比兔子还快,只恨爹妈少生两条腿,有的爬城墙逃跑活活摔死。那位配合抓人的毛巡抚也吓蒙了,钻入厕所粪坑躲藏。

另一支赴浙江逮捕黄尊素的人马,也遇到了抗争。

当天,苏州全城正哄乱时,锦衣卫去抓捕黄尊素,准备用船带往浙江,船一靠岸,这些锦衣卫就一边下船一边吆五喝六,正好被追打文之炳的那群民众赶上,于是围拢过来,一顿狠揍,他们击沉了锦衣卫的坐船,烧毁了他们的衣冠,将他们所有的輜重投入河中,这帮锦衣卫们哪见过这阵势,吓得跳水逃窜。

    在常州抓缪昌期、周应升时,也有规模大小不同的民变发生。这帮锦衣卫们,走哪就被哪的群众拦截殴打,几乎不能生还。

      阉党把持的朝廷倒行逆施,残害东林贤士,激起江南民怨沸腾。

有人提议干脆一不做,二不休,几万人下杭州,焚烧魏党官员老家的宅子,公开造反。甚至请周顺昌周大人带队,杀奔京城,推翻昏君。

但是,周顺昌不同意,书社的那些生员们更不同意。他们一再配合官府,做群众安抚工作。在文人士大夫的劝说下,颜佩韦等人没有人扩大事态,他们担心连累江南士大夫,魏党会借此构陷他们。

于是,这起民变,止于群体事件,没有汇成真正的起义造反。

这起民变之所以中止,不排除这样因素——那些读书人,包括一些民众,受三纲四书五经束缚太久,对最高统治者昏庸的天启帝还抱有幻想,他们痛恨的是奸臣,认为是魏忠贤蒙蔽了圣聪,所以反贪官不反皇帝。

如是局限性,最终就令这次民变虎头蛇尾。周顺昌、黄尊素等人,劝退了百姓,主动到官府“投案自首”。参与民变的读书人和民间义士也受到了迫害。

书社生员王节、刘羽仪、王景皋、殷献臣、沙舜臣5人被削除功名,民众首领颜佩韦、杨念如、沈扬、马杰、周文元5人被逮入狱,随后遭处斩。临刑时,颜佩韦等人视死如归,大义凛然。当时法场上围观者有数千人,五义士之一的马杰笑道:大丈夫如果老病而死,不过是与草木同朽而已,现在我等被魏忠贤一党所害,未必不能千古留名,死就死吧。颜佩韦笑着对众人说:列位请了,学生我就先上路了。 

后人有作《五人墓碑记》,高歌民间义士气节:

嗟夫!大阉之乱,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,四海之大,有几人欤?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,素不闻《诗》、《书》之训,激昂大义,蹈死不顾,亦曷故哉……

由是观之,则今之高爵显位,一旦抵罪,或脱身以逃,不能容于远近,而又有剪发杜门、佯狂不知所之者,其辱人贱行,视五人之死,轻重固何如哉?

以上两段话的意思是说,在魏阉乱政的时候,文人士大夫能够不改变自己气节的,全国又有几个?而这五个人生于民间,平素没有听到过诗书的教诲,却能为大义所激奋,踏入死地义无反顾,可歌可泣!

对比那些贪生怕死的士大夫,一旦听到抓捕令,有的逃跑,有的削发出家为僧,有的闭门不出,有的装疯出走不知窜到什么地方去了的,这五个人的死,何其重!

碑记说得不差。的确,五位民间死士的义举,真正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。

虽然造反未成,但最后的处理结果也预示着这个王朝行将就木。

数千百姓的民变,最后只杀了五个人。说明大明朝廷对激起民愤的忌惮。统治者不怕你骂,不怕你跪,最怕的是你以暴制暴。

据称,魏忠贤接到各地民变报告后,也非常紧张。其实他对东林党斩尽杀绝,也一直心存顾忌的,这个顾忌不是他的良心,也不是对文人笔杆子惧怕,而是担心枪杆子——激发民变和兵变。

但东林人自首的消息又让魏忠贤放下心来。至此,除高攀龙一人自杀外,东林后七君子其余六人全部到案。

  他们的结局和六君子一样,全部在狱中受尽酷刑而死。

  其中,李应升之死最为悲壮。这个“铁笔御史”被投入诏狱,酷刑之下,既不告饶,也不招供,自始至终都在背诵“太祖遗训”:

“内臣干政者,斩;附铛做乱者,绞。 ”这一声声刺耳的话,令阉党爪牙发狂,施以“红绣鞋”酷刑。李应升的双脚被强行塞入了一双烧得通红的铁靴中,“铁笔御史”为道义赴汤蹈火,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步。

据说,家人在收敛李应升的遗体时,李的双脚已经完全炭化,浑身上下几近体无完肤。

李应升临死前,为子女交待的六件事,即:

俭以惜福,谦以守身,孝以事亲,公以承家,思义所关,励志勤学。

他语重心长,条理明晰, 那种从容沉毅,根本看不出是一个惨遭酷刑即将赴死之人所写。

如是君子横遭残害,天理难容。可以说,明朝的灭亡早在昏君及阉党们诛杀东林党人之时,就已经注定了。如此蹂躏士人的王朝,还能走多远呢?!

 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