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倒幕成功竟拜“真正封建制”所赐
2018-08-20 07:08:27
  • 0
  • 0
  • 1

 日本倒幕成功竟拜“真正封建制”所赐

公元185373日,美国黑船出现在江户浦贺湾。对于日本来说,这不啻于是一次小型鸦片战争。随后,幕府与美国签订了近代日本第一个不平等条约《日美通商条约》,相当于大清与英国签订了《南京条约》。

日本倒幕成功竟拜“真正封建制”所赐

随后,日本与大清一样,也兴起了反帝运动。是为攘夷。

但是,十二年过后,日本的新兴精英们便不再攘夷,而是改为倒幕了。

这是怎么回事呢?

原来,日美不平等条约签订后,首先激起日本一边陲藩国强烈不满。它就是木户孝允、伊藤博文所处的长洲藩。

长洲是日本的著名强藩。位置就在今天日本西端、距离亚洲大陆最近的山口县。此时的日本政治形势,颇似中国的西周。周天子下,有七十一国,德川幕府下,亦有二百六十藩。长洲反幕府,相当于申国之主申侯反周幽王。

为什么二百多个藩,长洲藩成为叫板幕府、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?

说来话长。

此时中国和日本虽然同出封建社会,但就体制而言,还是有很大不同的。

中国的大清,准确地说,施行的是封建帝制,具体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郡县制,而日本的江户时代政治体制为“幕藩体制”,由幕府和藩镇共同管理国家。在幕藩体制下,将军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,幕府是国家的最高的政权机关。幕府统治全国各地的藩国。各藩的统治者叫大名,效忠于幕府。说白了,就是君主虚权、将军执政、各地自治的原生态的“封建制”。比较类似中国先秦春秋时代。德川幕府治下的藩主大名分为三等:

第一等,“亲藩大名”。和幕府将军德川家出身的大名。相当于中国的皇族亲王。

第二等,“谱代大名”。就是与德川家无血缘关系、但在德川家康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藩主。拿中国话解释,就是开国元勋。

第三等,“外样大名”。既与德川家无血缘关系、又没帮助德川家打天下,只是德川幕府坐稳天下后才投靠过来的领主。

而长洲藩就属于“外样大名”,幕藩体制中地位最低。

虽然政治地位低,但实力可不弱。从军事和经济实力上讲,长洲藩一直是江户时代日本的强藩。

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不是德川的嫡系,所以中央政府给长洲的皇粮很微薄,而且对这个非心腹之藩,一直怀有很严重的心腹之患戒心。

如此一来,反而倒逼了长洲藩的强大。

我们知道,德川幕府建立后不久就开始实行锁国政策,禁止地方大名私自从事海外贸易。全日本只有长崎一个港口向荷兰和中国的商船开放,而长崎则由幕府直接管理。

别的藩很听政府的话,而长洲藩却阳奉阴违,暗度陈仓。他们有组织、有计划地大规模开展走私活动。有了钱,就能招募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,于是就这样,锁国养肥了这个外样大名统治的藩。

此时长洲藩主已传到13代,藩主的名字叫毛利敬亲。是个开明的封建主,他手下聚集了大量的具有新思想武士精英。木户孝允就是其中一位。

木户孝允,原名桂小五郎,1833年出生,长洲藩长门国人(今天日本山口县萩市),父亲是藩医,相当于省级医师专家,他少年时代体弱多病,但以淘气著称。经常搞弄翻人家船的恶作剧。

1849年,16岁的他入藩校明伦馆就读,拜日本近代第一启蒙思想家吉田松阴为师,从此天分渐显,志向大变。吉田松阴授小五郎兵术课程,称有“有成事之才”,并与他人言“桂,为我所重视之人”。1858年,25岁的木户孝允被任为驻江户的长州藩太检校。开始崭露头角。

木户孝允主事后,首先实行“开眼看世界”。1863年,长州藩派出秘密留学生(井上馨、伊藤博文、山尾庸三、井上胜、远藤谨助五人)至英国留学,此行的最初计划者就是木户孝允。

这批学生初履英格兰这个世界主体文明国,所见所闻,深感西洋文明之强,“攘夷”思想亦为之一变 。诸如伊藤博文留学归国后,就立即抛弃了狂热的攘夷思想。出国前,他曾讽刺先走一步的好友井上馨(后任日本首任外务大臣)“出国不足五天,就抛弃了攘夷思想”,而后,他的思想与井上馨同出一辙。回国后,他已经是一位积极的“开国论”者了,甚至比井上走得更远。

这些人归来后,很快成为本藩开化的火种。

 1858年,幕府大老、保守派井伊直弼为了打击尊王攘夷派,兴起安政大狱,木户孝允老师吉田松阴因预谋暗杀老中牵连入狱,被处于斩首刑,木户孝允含悲为其收尸。自此时起,他终于意识到,国家要想新生,必须推倒旧政权。从而立志推翻幕府,不达目的绝不罢休。

为了增加推倒中央幕府的胜算,木户孝允积极与各藩联系,终于找到了一个强大的同道——萨摩藩。

长州藩与萨摩藩,同处日本西部,但起初并非友邻,甚至还有世仇。就在木户孝允想与萨摩联手不久前,双方一度还曾互为敌对交战。那就是1864年长洲藩与幕府第一次交战,萨摩是站在中央政府即幕府这边的。

但是,一场大狱,领军人物的改变,却使他们渐渐认清了共同的大敌,从而联袂。

萨摩藩领军人物,是两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武士领袖大久保利通、西乡隆盛。后来,他们与木户孝允并称“维新三杰”。

说起来,长萨两藩的转变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。他们本来都是坚定的攘夷派,但是在新兴的精英引领下,最后都导向“倒幕维新”。

早在长洲藩攘夷时,萨摩方面也与英国爆发了“萨英战争”,结果萨方未能击沉英军一艘军舰,但鹿儿岛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;武力冲突之后,萨摩对外国的态度急剧软化,开始与外国合作。要扩充军备,最便捷、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引进西方的先进武器,训练新军。事关存亡,一路高喊“攘夷”而来的萨摩、长州已顾不得脸面,纷纷低头向曾经的仇敌欧洲列强购买武器。

 为了推翻幕府,西乡与大久保利通在本藩率先锐意改革,扩充陆海军,实行近代化建设。为了取得英国财政, 军事和技术方面的援助,甚至不惜与曾与萨摩交过手的外洋仇家 -- 英国结成了“萨英同盟”。 这也可见,曾经为“攘夷”奔走呼号的西乡, 也绝不是盲目排外的。

就这样,共同的开国思想促成了日本两个强藩的联合,倒幕,维新。

大久保与木户孝允坐在一起,讨论出兵讨幕。他们联合写了一封公开信给朝中开明派——公卿岩仓具视:“二百余年太平旧习污染了人心,一旦动起干戈,反使天下耳目一新,中原弥定,构成盛举。”

这封公开信,不亚于讨幕檄文。

1865年,长州藩二度起兵进京,与幕府势力的军队展开大战, 是为“禁门之变”。 西乡指挥萨摩军积极与长州势力联络, 结成“萨长同盟”。

 两藩联手,力量对比发生了逆转。

 联合了萨摩,得到了英国武器供应的长洲军,被木户孝允宣称“长州军是日本最强的”。藩政府印刷长防士民合议书36万册伸张长州的正义,发给不分士农工商的长州领内各户,使长州士民一致团结、士气高昂。

在拥有最新式武器的倒幕军面前,幕府军队溃不成军。第二次长州征讨以幕府失败告终。

之后,长萨联盟发动戊辰战争,一举歼灭幕府主力。将军德川家茂死了,已任的德川庆喜丧失了继续抵抗的意志,不想打了。尽管他们拥立的孝明天皇希望将军继续平叛,但将军回天无力。 随即西乡就任讨幕军“大总督府参谋”, 横扫幕府军队,一路势如破竹,取得军事上的决定性大胜利。

18671014日,战败的幕府德川将军庆喜“大政奉还”。但木户等人并不为其所动。他们发动了对丧权辱国、倒行逆施的幕府总攻。

1867129日,倒幕派宫廷政变,宣布王政复古,废除幕府。兵不血刃占领了江户。德川幕府终于灭亡。

1868125日,木户孝允应邀从长州来到京都,与大久保一起执权中央政府政务。

在德川庆喜认怂之后,所谓的大政奉还,其实不是奉送给天皇,而是落到了倒幕派的手中。依附幕府的孝明天皇很快就死了,他死得太是时候。十五天之后,倒幕派拥戴十六岁的明治天皇继位,国家完全可以按照他们的意愿发展了。

 当然,维新三杰的结局也并不美妙,尤其是西乡隆盛的结局,令人唏嘘他想对外扩张,侵台征韩。与大久保等人的“内治为主、先建立起近代化的国家体系”,严重对立。愤怒的西乡随即向天皇提出辞呈,天皇批准。回到老家的他发动“萨摩叛乱”,中央军从容应战,史称“西南战争”,结果这位日本最后的武士,最后自杀。

因为中央军始终没有找到西乡的头颅,所以关于西乡的死,有种种说法,其中之一,有人说他跑到中国去了,准备反攻日本。然而,这种说法可能是最不靠谱的,因为此时封建帝制的中国,陷在国尽可欺的烂泥里,哪有勇气和资格、接受这样一位外来的向往独立自由的流亡者呢。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