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元璋缘何容不下中书省
2018-11-29 20:21:15
  • 0
  • 0
  • 2

 本人新作《大明帝局》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。且看中国最后一个汉族王朝两个祖皇帝,为驯化士大夫,下了两盘多大棋。敬请欣赏选节6——


      朱元璋为何容不下中书省 

  

从洪武六年胡惟庸成为右丞相,到洪武十年高居左丞相,再到洪武十三年大开大合,胡惟庸与朱元璋君臣合作七年,有不算短的一段蜜月期,但蜜月后期,渐渐心理都起了变化。那是怎样的变化呢?

朱元璋缘何容不下中书省

《明史·胡惟庸传》记载:惟庸独相数岁,生杀黜陟,或不奏径行。内外诸司上封事,必先取阅,害己者,辄匿不以闻。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,争走其门。吉安侯陆仲亨、平谅侯费聚因过遭帝切责之。惟庸胁诱二人,密相往来。

这段明史,既记录了胡惟庸的变化和不法行为,同时也道出朱元璋对胡惟庸由宠到恨的心理根源——

早请示晚汇报没有了,取而代之的是先斩后奏、自作主张;皇帝的敌人不是自己敌人,而是结党营私的朋友伙伴。

 前面的问题在于太不拿自己当人,后面是太拿自己当人。

故事正是按照这个节奏发展变化的。

如此,不免使得朱元璋大为恼火,我的天下我做主,咋论到你胡惟庸显摆?我打天下你坐天下,哪有这样好事?

依这段史料看,君相反目,错在胡惟庸,他膨胀了。就像家长宠孩子的结果一样,久惯必生娇骄二气。皇帝朱元璋包庇纵容时间一长,胡惟庸产生了受宠若惊后的第二个心理变化:得意忘形。所以就怪不得皇帝生气要整治。

但是,大家想过没有,朱元璋为何要惯他,惯成后再生他的气?

不得不令人生疑,这是朱元璋的一个局。他要让胡惟庸触底,然后顺势反弹之。

触什么底呢?在这里,我们要强调一点,朱元璋的底。如果说朱元璋对器重的属下什么事都可以网开一面,贪污受贿都可以容忍,但唯独一件东西一旦触碰,休说胡惟庸,就是天王老子、至亲儿孙,朱元璋也不容忍,什么东西?那就是争权。显然,胡惟庸的以上行为,就是争权,突破了朱元璋的底线。

说到这里,也许有人会问,胡惟庸干这些事,都是偷偷摸摸的,朱元璋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?

 这就是不了解朱元璋的另一特长了,此人除了用人整人上有一套外,搞情报工作也是很厉害的。我们前面说过,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告密时代,一个是武则天的大周,另一个就是朱元璋的大明洪武时代。在这个时代中,特务生逢其时,全国处处都有皇帝眼线。

说到明朝特务,我们都知道锦衣卫。这是朱元璋的发明,但这个锦衣卫是怎么来的,可能很多人就未必了解很细。

他们相当一部分来源,就是朱元璋精心打造的检校。前面说过那个右相杨宪,就干过这个工作。这个检校明为“言官”,实际上干的就是特工的活,专查官员隐私,朱元璋的特务网就是由前检校和后锦衣卫组成。如果说锦衣卫是军统,那么检校就是中统。他们一个用剑,另一个用嘴杀人。朱元璋利用这些人,等于在每个官员头上悬了一把剑,卧室里安装了摄像头,所有官员在朱元璋面前,都是透明体,没什么隐私可言。

朱元璋培养了不少著名特务,从右丞杨宪到首任锦衣卫都指挥使毛骧都可以称为杰出特务。这些人只对皇帝一人负责,就像藏獒一样,只认一个主人,其余人无论和皇帝是什么关系,都可以撕咬。文武百官遇到这些人,就像遇到狂犬了,必须拐弯跑,要直接撞上很容易被咬,咬上可就没救。

这正是朱元璋所要的效果。在特务的监视下生活起居,哪个大臣的一举一动能逃出皇帝视线?

虽然胡惟庸既是宠臣、也发挥了整人黑材料等大特务功能,但也毫不例外受到朱元璋的特务照顾,尤其在君臣关系出现缝隙的后期,朱元璋派人在胡惟庸家门口放了暗哨重点盯防。特务整特务,更叫一个狠。胡惟庸的不法行为,被一心想立功的特务们添油加醋,传到朱元璋耳朵。

几个与胡惟庸来往密切的重要头目,陆续进入特务及主子朱元璋的视线——

吉安侯陆仲亨、平凉侯费聚、延安候唐胜宗、南雄侯赵庸、御史大夫陈宁……

君特来报,以上这些人与胡惟庸经常密谋,有不轨迹象,而且他们还在朝堂内外不断扩大势力。

特务们还找出了一连串证据。说胡惟庸与陈宁在中书省偷阅“天下军马籍”。 什么是“天下军马籍”?就是军队的造册。

我们知道,明初的军队册籍是归大都督府掌握,大都督府与中书省、御史台并驾齐驱,为大明三大中枢机构、中央三驾马车。明朝初年,继承的是元朝制度,在中央设立三大府:中书省、大都督府和御史台。其中,中书省组织庞大,职权很大,以左、右丞相为长官,此外还设有平章政事、参知政事等高级官僚,以及作为具体办事人员的左右司郎中、员外郎、中书舍人等等,而中央政府的各部-——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,只是中书省下属的机构,六部的长官尚书、侍郎只不过是丞相的属员。

当时,中书省不但有"综理机务"的职权,而且全国各地、各部门给皇帝的奏章也要"先白中书省",一切以皇帝的名义发出的诏令、谕旨,也要经过中书省传达,俨然是设在皇帝和各国家机关中间的一级权力部门,是皇帝与各国家机关进行联系的中转站。所以,丞相是处在皇帝一人之下,高踞于百官之上的特殊人物。

而大都督府,则是明代初年设置的全军最高指挥机关。 掌握全国军队, 既有统兵权, 又有调兵权。

明初御史台功能也不小,既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,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,负责纠察、弹劾官员、肃正纲纪。御史中丞为御使台主官,主要成员有监察御史等。

一心强化君主专制的朱元璋,在建制初始就死握军权。规定军队只有皇帝能直接指挥,其他衙门包括中书省都不能过问。史载:“外人不得预闻,惟掌印都督司其籍。”明前期,连主管军政的兵部尚书都不许查阅军队册籍。胡惟庸却不顾禁令,将大都督府掌管的军队册籍弄到中书省,与陈宁一起查阅。

这莫不是为调动军队做准备?多疑的朱元璋警觉起来,他的那盘很大的棋,已长考许久,所有准备工作差不多了,该进入收官阶段了。

洪武十一年,朱元璋未雨绸缪,开始给中书省动手术了。

三月,他下令“奏事毋关白中书省”,也就是以后各部各地奏事,不必经过中书省这道关。如此,便切断了中书省与部级长官联系,中书省由是渐变空壳。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